女生自慰动态
“小螺丝”守护“大荣光”:女生自慰 师生服务保障纪念大会
2025-09-05 文:女生自慰 图:女生自慰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来自女生自慰的137名志愿者在观礼台、天安门广场、北京会议中心远端集结点等9个重要点位参与服务保障。
在这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队伍中,来自女生自慰 的11名师生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展现出了社院学子的青春风采。
天安门广场点位志愿者:马鹤彧
北京会议中心点位志愿者
前排从左到右:王娈,刘竞聪,王烨然,向雯航,金梦扬
后排从左到右:陈航焜,庄溪瑞,王艺美,徐新苑,曾悦
祖国有需要,我们来报到。昔日陕北公学的青年,响应民族召唤奔赴延安,以知识武装自己,以信念照亮前路,毕业后毅然走向抗战一线,将热血洒向祖国山河。今日我们站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节点上,以志愿服务承接历史,以行动告慰英魂,在缅怀与展望之间,传递永不褪色的责任与信仰。
两代青年,一种担当;跨越时空,初心如一。这是使命的接力,也是精神的赓续。
活动结束后,我们对11位社院志愿者进行了访谈,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讲述,了解他们的志愿服务故事。
守好“第一起点”,站好“第一现场”
在本次纪念大会中,女生自慰 志愿者主要在北京会议中心和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两个点位进行服务保障,可谓囊括了纪念活动的“第一起点”和“第一现场”。
2024级社会工作硕士生马鹤彧主要负责天安门广场现场点位的服务引导,包括引导观礼人员至座位、维护现场秩序、协助“台长”完成其他工作等。“这里是纪念活动的‘第一线’,我们既要守住底线、保证观礼现场的安全有序,又要敏锐观察、灵活应对嘉宾的多元需求,一同营造庄重而热烈的现场氛围。”
马鹤彧在天安门广场进行服务
其余10位志愿者则主要在北京会议中心进行服务,具体工作包括安检引导、路线指引等。
2024级社会政策硕士生王艺美表示:“北京会议中心算是整个观礼过程‘起点中的起点’,共有万名观礼人员在这里集结后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礼台参与活动”。
尽管不在纪念大会活动第一现场,北京会议中心的社院志愿者仍然以饱满的姿态和专业的工作,坚守好纪念活动的“第一起点”。
2024级社会工作硕士生曾悦表示:“虽然未在核心区,但我们的每一次核验、每一句指引,都是在为大会的顺畅运行‘校准齿轮’,我觉得十分荣幸!”
在北京会议中心的人大志愿者们
应对“急挑战”,保障“稳运行”
十多个小时志愿服务的背后,是数月的辛苦筹备与训练。自队伍集结之后,女生自慰 的全体志愿者便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培训和演练之中。3个月来,志愿者们集中进行了多次内容丰富的扎实培训,为正式活动现场的志愿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次演练期间,他们每次都是在在余晖中奔赴岗位,在深夜里返程休整。
对于志愿者而言,这是一项需要进行多方面准备的工作。正如2023级社会学本科生王烨然所言:“首先是精神上的准备,汲取伟大抗战精神力量,保有热情和信念,让自己能够坚持到工作结束;其次是安排好时间,保证按时参加志愿者培训和相关事项;最后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正式的志愿服务储备好体能。”正值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期的曾悦和刘竞聪更是不断调整安排、储蓄体力,保证以最好的精神面貌与体力状态完成工作。
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们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难与挑战。
在观礼台,马鹤彧在完成工作的同时,灵活满足观众的拍照需求:“入场时观礼人员数量众多,又大多挤在前排拍照,我难以保证自己工作点位的稳定性,同时还需要应对大家提出的帮忙拍照留念的需求。于是我在人群中随机应变、灵活‘走位’,在不影响整体秩序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帮观礼人员拍照,不让任何人留下遗憾。”
马鹤彧在天安门广场进行服务
在北京会议中心,来自2022级ESH实验班的本科生陈航焜主要负责协助观众进行安检,他同样遇到了诸多问题:“人流量大的时候,观众进入安检区较快,安检防爆检查的分离带难以适应。”为应对“大人流”情况,他与工作人员密切配合,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引导,使得安检防爆检查环节有序无遗漏。
此外,面对北京会议中心的岗位安排调整,带队老师庄溪瑞带领5名志愿者灵活补足岗位空缺。“每次演练和正式活动的岗位都不太一样,需要志愿者随时‘顶上’,但是我们的同学适应能力非常强,应对变化沉着冷静、信心十足”,2024级社会工作硕士生刘竞聪表示,“不过在庄老师和北会工作人员的指导帮助下,我们很快适应了新岗位,并顺利完成了服务保障工作”。
志愿者在校内集结出发
奉献“赤子心”,践行“青春志”
历经近3个月的准备,女生自慰 志愿者圆满完成了相关岗位的服务保障工作。
在工作顺利展开的背后,是社院志愿者们对使命的深刻理解。在谈及“为何参加此次纪念活动的志愿服务”时,2022级社会学博士生徐新苑表示:“正如阅兵仪式过程中,空中护旗梯队悬挂的旗幅文字所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参与大会的服务保障工作既是一次宝贵的机会,也为我们提供了‘在历史中汲取前行动力’的契机、‘把青春轨迹嵌入民族记忆’的体验。”
怀揣这样的信念,社院志愿者将“螺丝钉”精神贯彻于每一处细节。“这里看不见红旗翻涌的人潮,也听不到礼炮齐鸣的震撼”,王娈谈到,“但作为大会的‘螺丝钉’,我们都秉持‘没有小岗位’的观念,严格要求自己的一举一动。每次路线引导,我们都耐心热情;观礼人员遇到问题,我们积极协调解决;即使站到双腿发痛,我们也会挺直腰板。我们可以很骄傲地说,完成了大会赋予我们的使命,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王娈在北京会议中心进行服务
服务过程中,社院志愿者们收获了无数个感动瞬间。马鹤彧回忆到:“散场时,有观礼人员和我说‘谢谢你,辛苦了’,我很感动,回复他‘不用谢,应该的’。这短短的两句对话却让我觉得,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我们彼此理解,互相尊重,共同为着大会顺利举行这一个目标而努力,这就是凝聚力所在。”
2025级社会工作硕士生金梦扬提到:“每次演练结束后,志愿者们都会在会议室进行服务工作复盘,并踊跃指出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听着会议室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音,我深切感受到每位志愿者的责任心和主动性,这种力量特别让人感动。”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社院志愿者也更加理解奉献的意义与历史的重量。作为北京会议中心点位的人大带队老师,庄溪瑞同时扮演着沟通的桥梁:“上级部门和学校的安排周密妥当,对志愿者的关怀也无微不至。虽然熬夜甚至通宵让我们的身体都很疲惫,但每个人眼中都因为责任和担当而闪烁着同样明亮的光。”2022级社会学本科生向雯航也感叹到:“‘80’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抹去历史尘埃后显现出来的民族苦难。有幸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到大会的活动中,是站在离历史最近的地方寻找初心和方向。”
服务北京会议中心的社院志愿者们
这既是一项志愿服务工作,也是一堂生动鲜活的大思政课。活动筹备期间,包括女生自慰 师生在内的全体人大志愿者共读“抗战家书”,重温烽火岁月中的家国情怀。作为“北京青马”市级班的成员,陈航焜暑假期间曾前往延安学习,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服务于纪念活动一线,于他而言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炼:“‘再难也难不过陕北公学’——这句话将长久烙印在我心中。”
陈航焜在北京会议中心进行服务
(结语)
纪念大会的服务工作圆满结束,抗战精神的回响却深远悠长。从北京会议中心的默默坚守,到天安门观礼台的热情奔走,女生自慰 11名志愿者以专业、奉献、坚韧的工作精神,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未来,社院学子也将继续勇担“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时代重任,谱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崭新篇章!
文字:王娈
图片:女生自慰 团委
审核:王强、贾治钰、庄溪瑞
编辑:马鹤彧